走进专业社工机构 揭开临终关怀的神秘面纱

2015-05-25 15:35   四川在线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临终关怀,能为即将逝去的生命做些什么?记者走进成都专业的社工机构,揭开临终关怀的神秘面纱。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黄泽君)5月21日,成都543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费莲,正在准备“进驻华西医院开展肿瘤患者及家属支持”项目书的最终审定。这将是多年来,成都医务社工首次进入综合性医院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关怀,能为即将逝去的生命做些什么?记者走进成都专业的社工机构,揭开临终关怀的神秘面纱。

让“离开”更加坦然

临终关怀有一个“书面定义”:这并非是治愈疗法,而是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2012年我们开始做这个项目,主要在老年人居多的康养院和一些社区开展。”费莲举例说,社工们发现一名身患重病、即将不久于世的患者后,会先与服务对象建立友善的关系,然后帮助他做些事情,进而逐渐再通过情感抚慰的方式,让患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感,如果患者有遗愿,社工会尽力去帮忙完成。

实际上,除了针对患者本身提供服务,对家属提供情感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作业”之一。

“相对于离世的人,亲属的创伤心理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费莲说,社工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会积极与家属沟通,主要是情感和心理上的疏导,让家属接受事实,并做好心理准备。

“资金来自基金和单独的项目资金,一年大概50万元左右,个案基本上能做20个。”费莲说,对患者的服务是免费的。

目前,成都543社工服务中心,已在成都老年康养院开展了3年的临终关怀服务。

敲不开的门是“正常”

听起来,这是对患者和家属都有益的事情。但在实际中却并不容易做。“543”专业社工周璇说,敲不开门是常事,“要是哪天一去门就开了,反而还不习惯。”

“部分患者不愿意面对自己重病的事实,拒绝与人交流,还有的家属,会觉得这是家庭的隐私,不愿意社工来参与。”周璇说,传统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

为此,社工们往往会“提前”介入。比如负责社区的社工会定期下院落,先和居民们“混在一起”,谁有“不好的情况”往往能快速知道。

“一次次去,总会打动他们的心。”周璇说,社区里重点关注对象是孤寡、空巢、重病老人,一般都很孤独,过了最初的  “负气”时期,大部分患者还是愿意有社工的陪伴。

在杨柳街社区,曾有个老爷爷,因为生病了非常绝望,周璇跑了多次,都没打开门。“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去,就站在门口问他要我帮他买菜么。”半个月后,老爷子打开了门。

除了客观环境的艰难,社工们的内心也会有“挣扎”。“生命无常,有的个案跟了几个月,有的个案跟了好几年,双方都成了朋友,离开的时候,就像送走自己的亲人一样难过。”周璇说。

因此,机构里的督导就“肩负”起了为社工提供心理支持的责任,社工之间,也会很多沟通和分享,彼此打气。

“做久了,会更理性一些,因为还有家属等着我们做情感支持。”周璇说,“如果患者能平静的离去,家属也能有较平静的情绪,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主动寻求服务的人多了

今年以来,状况发生了改变。“开始有患者主动找到我们。”费莲说。

前段时间,一位身患绝症的女士找到他们,请他们“陪伴”度过最后的时间,并希望由社工机构来安排她的后事,同时捐献自己的全部遗产。

甚至还有一位“90后”的健康姑娘,了解到临终关怀之后,请求机构帮助她做器官捐献协议。在周璇服务的社区中,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爷爷,也要求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老爷子的两个儿子,坐着飞机赶回成都签字。”

这些改变,让社工们有些惊讶,费莲说,这是令人高兴的社会进步。

最大的进步,是专业的医务社工即将进入华西医院。“今年成都市民政局给予了项目支持,我们将与华西医院合作,对危重肿瘤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费莲说,目前医院已为“543”准备好了驻点场地,6月初,项目就将开始。

临终关怀,或许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