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视点】济宁:社工升级须走专业化之路

2015-04-21 10:52   大众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他们有“专业”但未必有实践;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没有专业培训,但实战经验丰富。现阶段,普及社工制度不太可能,但如果社工工作人员能经过培训、获得社工资格证书,服务群众会事半功倍。

原题:济宁:社工升级须走专业化之路  

作者:尹 彤        

4月18日,天气晴,和煦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感觉暖暖的。济宁市任城区济阳街道运河社区低保员、兼职“社工”李荷花到运河东区居民石永忠老人家里走访。月初任城区民政局对社区里的兼职“社工”进行了培训,李荷花感觉和居民交流起来更得心应手了。

3月24日,“大爱之行——德行孝爱社工服务活动”的第二次活动在运河社区举行。“大爱之行”项目是李嘉诚筹资2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社会组织专业服务项目,共甄选出110个项目,济宁市“惠民社区服务中心”申报的“德行孝爱”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功立项,并最终确定在运河社区、南门社区实行该项目。此后,两个社区的兼职社工将会在专职社工带领下,定期开展活动。

专业社工提供专业服务

“这个项目将以社区为平台,以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为主要方式,开展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带动改善受助人群的生活状况,推动构建人性化的专业社会支持与保护网络。”惠民社区服务中心副理事长曹鲁平介绍,“大爱之行”项目是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济宁的首秀,也是首次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

“社工服务活动”共有三种类型,个案活动、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根据社区老人的需要不定期地组织防诈骗讲座、健康讲座等;为一些有共同爱好的老人组织小组活动;对情况比较特殊的老人进行个案服务。

此前通过走访,惠民社区服务中心在运河、南门社区选出10名老人,为其提供个案服务。每周末抽出两个小时由社工上门服务。选择的对象一般是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根据每位老人的要求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与“居家养老”,区别在哪?“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选取的服务人员是有资质的社工,是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曹鲁平解释,专业的社工人员除了提供家政服务外,关键可以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老人进行深层次交流,更多挖掘老年人的价值,帮助他们维持良好家庭关系,然后给予老人提供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

项目运行急需专业社工加入  

“这次的项目持续到9月底,中期和结束时都会有相关人员前来审核。”曹鲁平说,只有做好这次项目济宁才有机会申请更多更好的项目,但目前活动中心面临的难题就是专业社工人员不足。

惠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家民营非营利性组织,成立于2012年。但几年来该中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从事过社工服务。“目前中心只有专职社工3人,此次能承担这个项目也是在济宁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进行的。”曹鲁平介绍。

每个接受个案服务的老人都有3到5个人负责,包括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社工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的社工人员以及社会上招聘的志愿者。专业社工与兼职社工每次都必须参与,志愿者可以视情况而定。“参加该项目的专业社工有12人,除3人是专职外,其他都是兼职。”曹鲁平说,目前社工这一职业在中国还不够普遍,尤其济宁才刚刚起步,全市取得中级、初级社会工作师证书的在300人左右,但大部分都是在涉及该项工作的机关单位,比如民政局、司法局、公安局等,社会上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很少。

“我们都打算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能力。”李荷花表示,虽然每天接触群众,但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在服务理念、创新意识等方面跟不上居民公共服务需求专业化、个性化趋势。此次专业社工对他们进行培训后,大家更感觉到成为“专业”社工很有意义,也萌生了考取证书的想法。

彤言彤语: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他们有“专业”但未必有实践;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没有专业培训,但实战经验丰富。现阶段,普及社工制度不太可能,但如果社工工作人员能经过培训、获得社工资格证书,服务群众会事半功倍。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