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课题分享:“社工本土化”是关键

2014-11-14 10:36   顺德城市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顺德目前共有16家社工机构,211名社工,社工机构基础设施良好,然而专职社工少、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也同时存在。

社工课题分享:“社工本土化”是关键

72231415691901

要让社工明晰做些什么、社工到底如何组织(顺德城市网网友“宏德社工”摄)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邹建华) “顺德目前共有16家社工机构,211名社工,社工机构基础设施良好,然而专职社工少、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也同时存在。”今日(11月11日)上午,顺德君行社会工作研究及服务中心总监叶楚君在分享其研究的课题《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工作机构与人才队伍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时,直言顺德社工机构与人才队伍发展不容乐观。

调查:服务范围大,专职社工少

今日上午,顺德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召开“顺德区社会工作机构与人才队伍发展现状调查”课题分享会,涉及推动顺德区社会工作的相关方集聚一堂,详细了解了社会工作机构与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并展开热烈讨论。

在此之前,君行社工联合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针对顺德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尤其是社工机构发展情况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并形成详尽的《调查报告》。

该《调查报告》指出,顺德目前共有16家社工机构,211名社工,社工机构基础设施良好、正式化程度较高,开展服务范围较大,绝大部分做到收支平衡,且取得群众认可与支持。但是,社工机构也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少,依赖购买政府外包服务,生存压力大;服务内容同质化、专业化进程缓慢;缺乏管理经验,缺乏长期规划;同行竞争性大、合作少等问题。

而在社工人才方面,顺德存在数量少,每万人平均拥有专职社工不足1人;入职时间短,缺乏工作经验,职业能力不高;月薪一般在3000-4000之间,在职人员普遍不满意等问题。

热议:“社工本土化”是关键

对此,《调查报告》建议政府转换角色,做好政策倡导者、规划者、制度守护者角色,加大财政投入并纳入预算,从资金上保障社会工作长期稳定,并丰富对外承包服务项目。同时,政府、社工协会和机构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企业支持社会工作。

对于顺德社工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广西大学教授闭伟宁表示,虽然顺德社工机构发展已几年时间,且起点设计高,参考了香港、新加坡社工发展模式,但是他山之石并非拿来就可以完全用,让顺德很快达到香港、新加坡水平。闭伟宁强调,事物发展要历经一个该有的阶段,社工发展模式要立足本土化,摸索出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各方应给顺德社工机构发展耐心,并持续给予支持。

顺德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允冠希望各会根据建议做好规划,完善制度,把各方角色及工作、开展服务程序等制度化,拿出切实可操作的办法,确保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他强调“社工本土化”问题,想好怎么利用顺德民营经济发达、企业热心慈善;社会热心人士多;海外乡亲多等特点,让社工机构借助本土资源,开展本土需要的服务,从而获得社会认可与支持、生存发展机会。

对此,中山大学教授王进表示“社工本土化”要明晰两大问题:究竟要让社工做些什么、社工到底如何组织。“很多社区社工听取居委会派遣,难体现出专业性及该有的价值,很多学生抱怨到社会上做的事,根本与在校学习的知识不符。”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