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三个探索”走出“三社联动”新路子

2014-10-20 14:5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使三者形成一套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三社联动”体系和机制,从而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开展社会工作和公益服务、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乐清市于8月份开始在柳市镇象东社区、盐盆街道盐城社区启动“三社联动”试点。

乐清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局)供稿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使三者形成一套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三社联动”体系和机制,从而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开展社会工作和公益服务、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乐清市于8月份开始在柳市镇象东社区、盐盆街道盐城社区启动“三社联动”试点。重点围绕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民主协商和社区社会工作三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不断牢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的“三角”支撑关系,发挥出“1+1+1﹥3”的强大社区服务功能,走出了一条“三社联动”新路子。

一、探索建立镇(街道)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模式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但究竟购买什么、如何购买,当前在乐清地区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本次试点,我们着重探索了基层一级政府或派出机构作为委托主体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项目的方法和途径。社区社会组织(或其他组织机构)根据社区转移事项目录,结合自身服务性质和能力,对社区特定居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以项目形式制定服务计划,在得到社区认可后,由所在镇(街道)按照“费随事转”原则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其利有三:一是社会组织从客观实际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服务,满足了特殊群体需求;二是扶持、壮大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升了它们的实际服务能力;三是镇(街道)和社区把原本应做而做不好、做不了的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减轻自身了负担。试点中,一镇一街共清理出社区委托转移事项参考目录22项,购买社区服务项目5个计20余万元,其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个计11万元。服务事项主要集中于对老年人、青少年、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增能,矛盾纠纷调解,社区文化品牌打造等,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二、探索建立社区事务民主协商和多方共治机制  社区是居民的,居民有权利也有义务来共同参与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试点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充分发挥社区民主协商和决策功能贯穿于项目化运作这根主线,设计了社区民主恳谈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作为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有效载体和关键环节,让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得到尊重和肯定,强化了主人翁意识。在象东社区召开的民主恳谈会和盐城社区召开的居民代表会议上,代表们参与社区事务意愿和热情较高,发言踊跃、献计献策,使得项目更加切合实际、符合需求、赢得支持;社会组织项目负责人通过这些环节,走上前台讲解和演示项目,听取各方意见,接地气、受监督,提升了自身的项目策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时,通过这些制定和程序设计,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角色定位得到明晰,政府是主导者、购买者,社区是决策者、协调者,社会组织是承接者、服务者,其他社会力量是支持者、配合者,四者有机统一、协调合作,形成了“人人参与、多方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三、探索建立嵌入式社会工作模式和督导制度  如何推进部分社会工作意识淡薄、资源匮乏的城乡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是近年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特地在柳市镇象东社区进行了探索实践。象东社区辖12个行政村,有2万多常住人口,5名社区工作人员持有各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本职岗位工作繁忙和其他原因,一直无法真正地推动辖区内社会工作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嵌入式社会工作模式,引导市一心社工服务中心与象东社区达成合作共识,由市一心社工服务中心在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分支机构,并长期派驻专职社工2名,主要任务有二:一是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二是链接、整合社区资源,组建社工和志愿者团队,培育和发展社区自身社会工作力量。机构进驻后,专职社工在短期内就组建了拥有2名专职社工、6名兼职社工和50多名社区志愿者的社区社会工作团队,由社工带领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居民需求调查后设计出《“增爱夕阳”社区增能》项目,目前已列为柳市镇本次社区服务购买项目。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聘请了温州大学陈和博士作为本次试点的社会工作项目督导,对项目运行开展前、中、后期督导,确保体现项目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