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为何得不到专业学生青睐

2014-09-03 15:19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根据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计划”的目标,到2020年,社工行业的人才总量将达到145万,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数量仅为20万。记者从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了解到,社工专业招生人数少,毕业后从事专职社工工作的更少。

根据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计划”的目标,到2020年,社工行业的人才总量将达到145万,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数量仅为20万。记者从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了解到,社工专业招生人数少,毕业后从事专职社工工作的更少。

23岁的小吴是天津理工大学2012届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小吴的理想是能留在天津当一名社工。可是几经辗转,最终他选择回到老家安徽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记者昨天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小吴,他告诉记者:“我毕业后肯定第一想法是留在大城市天津,做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可是毕业后我和同学们去找工作发现,几乎没有社工相关的工作。我们班52个人,没有一个找到社工岗位。有的去企业了,有的读研了,我考公务员回老家了。”

小吴说,社工系毕业生就业遭遇冰点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记者了解到,南开大学社工系每年只招收30名本科生,毕业后留在本领域工作的不足三分之一,其中留在天津做社工的只有一两个人。由于就业形势不好,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根本不考虑社工专业。而据天津师范大学社工专业大二的一位学生说,班上大多数同学是被调剂过来的。

就业难直接影响了学生报考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培养专业人才的链条陷入恶性循环的魔咒。调查中记者发现,社会普遍对社工职业的认知不足成为阻碍就业的第一道屏障。

一位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告诉记者,她曾到本市一家民办养老院应聘,对方认为他们只能陪老人聊天,干不了养老护理员,如果他们不要工资,来这里做义工或者志愿者他们很欢迎。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工作系一位教授认为社工这个职业并非可有可无,他说:“老年人除了生存需求还有精神需求、社会参与等不同的需求,这些只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给他们。社会工作者应该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士,和我们的医生、律师一样,其功能定位应该区别其他的从业者。”

在本市一家养老机构,记者看到了社工王莹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于照顾老人衣食起居的护理员,王莹的社工岗位专门对临终老人进行心理和精神照顾,称之为“生命关怀”。

王莹照料的大多是失能失智老人,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老人细微的情绪变化,王莹总结出能让老人开心的方法。比如有的老人喜欢听人唱歌,尤其对一些红色歌曲感兴趣,她便组织常来这里服务的高校志愿者为老人们进行小合唱表演。当歌声响起时,不仅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明显表现出了愉快的心情,就连一直卧床、靠鼻饲维持生命的老人也睁开眼睛,抽动嘴角表示应和。王莹告诉记者,作为专业社工,他们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生命关怀”工作模式。

除了像关爱老人这样的社会工作,王莹作为社工的工作内容还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方面。

天津在创建美丽社区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在每个社区必须根据居民人数配备相应名额的专职社工,社工或将通过考核招聘。当前有些社工专业毕业生暂时选择到广州、深圳等社工发展较快的城市工作,就是希望能够学习当地先进的经验,最终回到天津助力本地社会工作的发展。(中)本报记者 王莘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