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民政局联合区社工委调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2018-08-22 09:03   中国上海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长宁区区民政局联合区社工委对区内社会组织党建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发现长宁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存在以下难点。

长宁区区民政局联合区社工委对区内社会组织党建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发现长宁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存在以下难点。

一是党员底数摸清难。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包含多种用工形式,党员的组织关系所在地与其聘用关系息息相关。如兼职人员的党组织关系所在地是其原工作单位,返聘人员的党组织关系多落在各村居。根据今年参加年检的547家社会组织年检结果显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专职人员仅占65.47%,还有34.53%的从业人员党组织关系不可控(其中,离退休返聘14.92%、兼职人员8.72%、其他10.90%),只能通过工作中不断地接触和了解,才能进一步完善党员信息,这就为社会组织党员基数的统计带来困扰。

二是党组织建设难。目前,在长宁区内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707家,其中双重管理的158家,直接登记的549家。总体上呈现类型多、规模小、人员少的特点,致使在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上颇有阻力。究其根本,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党员人数不足。由于薪酬待遇不高,对有党员身份的专业人员缺乏吸引力,难有新鲜血液的输入,同时,各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名额有限,限制了吸纳社会组织内部人员加入党组织的数量;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对于如何找到上级党组织,加入上级党组织的“路径”不甚明了,造成了在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迷路”。

三是党组织活动开展难。社会组织的党员活动由于党建经费不充足造成活动经费保障难,活动场地资源有限造成活动场地落实难,人员结构不稳定造成活动人员集中难,加之难以留住业务骨干,使党员活动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上大打折扣,这些困难使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组织生活的开展上多有掣肘。党组织活动开展频率较低,收效不佳,使很多社会组织的党员缺乏党员身份的归属感,也未能真正发挥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

为此,区民政局联合区社工委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剖析,提出四点建议:

一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监管力度。对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的社会组织,以“条块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推动完善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问题。对于双重管理的社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管理本行业、本部门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直接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各街镇结合实际,通过街镇社会组织联合会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载体的党组织,将其纳入区域化党建格局。同时,持续推进中央提出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同步、与年检年报同步、与规范化登记评估同步的“三同步”要求。

二要根据社会组织的特征探索符合实际、实用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根据社会组织党员数量,帮助其分级建立党建联络员、党小组、联合党支部及独立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清晰的创建路径,帮助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和党组织找到“娘家”。

三要落实经费保障,提高党组织活动能力。上级党组织要做好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的保障工作,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工作指导,发挥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作用。鼓励和督促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以各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四要加强党建载体建设。落实好中央和市委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发挥各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用。依托各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区域化党建服务平台的支持功能,协助社区党委做好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相关指导和业务咨询。鼓励各街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挥联合会枢纽作用,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社区社会组织自治自律水平,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良性沟通,为拓展、深化区域化党建,提高社会组织党建成效,形成社会共治合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