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社会组织活力精彩绽放

2014-09-17 09:09   江西省吉安市民政局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走进吉安市吉州区的街道社区,时时可见社会组织活跃忙碌的身影,处处感受社会组织贴心细致的服务。近年来,该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500多个,使社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让这个老区古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吉安市吉州区的街道社区,时时可见社会组织活跃忙碌的身影,处处感受社会组织贴心细致的服务。近年来,该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500多个,使社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让这个老区古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多元投入,放水养鱼。

建立财政投入、社会投资和慈善捐赠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挤出1000万元资金,所有区直部门和单位每年拿出20%的非刚性支出专项资金,撬动民间资金上亿元,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出来的基层公益服务。如,习溪桥街道成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一头管理”的工作模式,把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等52项民生服务内容集中“一口受理”,切实做到了“让群众少走一趟路、少进一个门、少排一次队”。吉州区心连心艺术团、七彩义工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红杜鹃家政等社会组织承接了以居家养老、慈善募捐、社会工作服务等为主体的无偿公益服务和低偿便民服务项目,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区政府将全民健身服务中心等场所直接委托给社区社会组织运营。此外,还采取社会各界认建、捐建的方式,刺激“草根”组织认领与民生需求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

健全体系,拓展空间。

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网络。在区级层面,成立集培育发展、人才培养、项目研发、社会组织评估为一体的“吉州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引入吉州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不同领域具有特色的社会组织进驻。在街道层面,建立“社会组织培育指导中心”。在社区层面,建立8类具有居民需求共性的示范型、核心带动型社区社会组织,并在核心社区社会组织的幅射带动下,培育发展若干个具有小区个性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从而有效增强了社会组织服务的覆盖面。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托幼早教中心、平安联创中心100多个。

对接需求,个性服务。

着力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体察群众需求的“扫描仪”和表达群众诉求的“传声筒”功能,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古南镇街道创建了家庭心语工作室、夕语工作室、青语工作室、她语工作室“四语”工作室,通过邀请有心理学背景履历的专业志愿者,针对不同人群举办健康讲座、心理疏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及集体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居民化解了心结,疏导了情绪。古南镇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实施“阳光笑脸 爱之屋”和“四点半爱心学校”,通过开设舞蹈兴趣班、梦想小舞台、亲情沟通视频等一系列活动,让85名贫困、性格孤僻的青少年走出孤独和忧郁健康成长。吉州区流浪儿童援助中心建立“留守儿童幸福家园”,健全“救助—回归—预防”长效机制,让70多名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绽放。吉安信息化养老服务中心开通12349服务热线,免费为“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电子呼叫系统实现了中心城区全覆盖,可24小时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以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健康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足不出居,求助时有人管,困难时有人帮,真正成为了居家老人生活的“110”和“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吉州区还推出“12343服务在线”,采取政府牵头、700多家企业加盟、近万名志愿者参与的模式,打造了江西省首个淘宝式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使便利服务时刻都在,并延伸到了每个角落,走进了每个普通市民,深受群众欢迎。

创新机制,协同参与。

按照协同社会参与、增强社会自治与服务功能的思路,吉州区积极创新社区社会治理机制。保太巷社区、螺湖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邻里和谐”沟通交流,融洽了邻里关系,让原本不相往来的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生活得其乐融融。太平桥社区创天小区、螺子山赣新公寓、北门社区麻纺厂小区、马铺前社区名人小区成立的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以第三方力量来推进居民自治,实现了“烦事不出社区”。北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采取“政府搭台、协会唱戏、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成立了5个文体类社会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引领、培训,中心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好场所。针对高龄、独居、空巢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全区培育为老服务组织200多个,包括志愿者在内有近1万人活动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龚上迈 谢启念)   


  • 微博推荐